近期在上海正式實施的垃圾分類引發熱議,居民們對垃圾分類頭疼不已,包括干垃圾,是垃圾,可回收垃圾和有害垃圾。這樣的分類更有助于后期處理,可回收垃圾循環再利用,但是有毒有害垃圾需要單獨處理。而外賣,不得不承認,也是生活垃圾的一大源頭,國內外賣用戶日益增長,垃圾也源源不斷,“外賣垃圾”已經成為城市生活垃圾的重要組成部分。
據統計,2017年中國的在線外賣業務產生了160萬噸包裝垃圾,是兩年前的9倍。2018年這一數字增加到約200萬噸。由此可見,外賣垃圾的嚴重性。在外賣配送過程中,為了防止灑漏,餐具不足等問題,商家選擇過度包裝,多送餐具來解決,這也助長了外賣垃圾的泛濫。雖然,很早就有無需餐具這一分類,但是很少有商家執行。之前,外賣垃圾處理,無論是商家還是平臺,亦或者外賣用戶都無需承擔垃圾處理的成本。
隨著垃圾分類開始在全國的推廣,最明顯的就是是外賣垃圾的分類及處理成本被轉嫁到消費者頭上。外賣餐盒和剩菜剩飯,屬于干垃圾和濕垃圾兩類,而且餐盒還需處理干凈后再扔,這也就導致了垃圾分類和扔垃圾的時間比吃外賣的時間還要長。這樣的情況導致外賣的便捷性也隨之而去,雖然省去了做飯的環節,但是后期的處理也會讓人猶豫不決。而解決的方法,無論是餐具可回收還是改進包裝設計,從長期來看,外賣平臺和商戶承擔起的環境成本最終都會轉移到用戶身上。因此,面對這一問題,外賣市場需要更好的改善,嘗試更好的方法,控制過度包裝、一次性塑料的使用,研究可回收餐具。
標簽:外賣系統